H22小鼠肝癌瘤株细胞系
H22小鼠肝癌瘤株细胞系源自昆明小鼠的自发性肝癌,因且移植成瘤率高,成为肝癌研究领域应用zui广泛的动物模型之一。其能稳定模拟人类肝癌的生长特性与病理特征,在肝癌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移植瘤模型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体内实验研究中具有du特优势。
该瘤株的原代细胞呈上皮样贴壁生长,形态以多边形为主,部分呈短梭形,宛如散落在培养皿上的 “不规则团块"。细胞直径约 18-25 微米,胞质丰富,可见散在的脂滴和空泡 —— 这是肝癌细胞的典型胞质特征;细胞核大而圆,核质比约 1:1.5,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仁明显(1-3 个),显示出活跃的增殖活性。与其他肝癌细胞系相比,H22 细胞的增殖速度更快,倍增时间约 20-24 小时,当融合度达到 80% 时需传代,传代时用 EDTA 溶液轻柔处理后吹打即可使细胞脱落,按 1:4-1:6 比例接种,连续传代 50 次仍能保持稳定的致瘤性。
作为可移植性瘤株,H22 的最大da优势在于体内成瘤的稳定性。通过腹腔注射或皮下接种昆明小鼠,成瘤率可达 100%:皮下接种后 7-10 天形成可触及的肿瘤结节,21 天左右肿瘤体积可达 1-2 cm³,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晰;腹腔注射则会形成腹水型肿瘤,14 天左右腹水体积可达 5-8 mL,腹水中含有大量存活的肿瘤细胞,可直接用于传代或实验,这种双重成瘤特性使其能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 皮下瘤模型适合评估药物对实体瘤的抑制效果,腹水瘤模型则便于获取大量肿瘤细胞用于体外实验。
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H22 瘤株是解析肿瘤增殖与转移机制的理想工具。其保留了肝癌的关键分子特征,如高表达甲胎蛋白(AFP)—— 肿瘤组织中 AFP 含量可达 500-800 ng/mL,与人类肝癌的 AFP 升高特征高度一致;同时存在 Wnt/β- 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异常激活,β- 连环蛋白在细胞核内积累,导致下游靶基因 c-Myc、Cyclin D1 的表达量上调 3-4 倍,推动细胞无限增殖。实验显示,通过 RNA 干扰技术沉默 β- 连环蛋白基因,可使 H22 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下降 60%,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 70%,直接证实该通路在肝癌进展中的驱动作用。此外,该瘤株具有一定的转移潜能,通过尾静脉注射可在肺部形成转移性结节,转移率约 30%,转移灶的病理特征与人类肝癌肺转移相似,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提供了可靠模型。
在药物筛选领域,H22 瘤株因模型构建简便、结果稳定而成为体内药效评价的金标准。其对多种经典抗癌药物敏感,例如,5 - 氟尿*啶处理可使皮下瘤的抑瘤率达 40%-50%,shun铂处理则可使腹水瘤的生存时间延长 30% 以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肝癌患者的响应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新型药物研发中,该模型可用于评估药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如中药提取物槐耳清膏处理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下降 50%,微血管密度减少 40%,抑瘤率达 55%,为中药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H22 移植瘤模型可用于研究药物联合治疗策略,如将hua疗药物与免疫调节剂联用,发现协同效应可使抑瘤率提升至 70%,远高于单药治疗,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
在肿瘤免疫研究中,H22 瘤株的免疫原性特征使其成为免yi治疗研究的理想模型。其表达多种肿瘤相关抗原,如热休克蛋白 70(HSP70)和癌胚抗原(CEA),可被免疫系统识别。昆明小鼠作为免疫健全的宿主,其移植瘤模型能真实模拟人类肝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 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调节性 T 细胞(Treg)和 M2 型巨噬细胞,这些免疫抑制细胞可分泌 IL-10、TGF-β 等细胞因子,抑制效应 T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中,使用抗 PD-1 抗体处理荷瘤小鼠,可使肿瘤内 CD8⁺T 细胞浸润增加 2-3 倍,肿瘤生长抑制率达 45% 以上,这与临床中部分肝癌患者对 PD-1 抑制剂响应的特征相似,为免yi治liao机制研究和联合治疗策略探索提供了jue佳模型。
在肝损伤与癌变关系研究中,H22 瘤株可用于构建肝炎 - 肝癌递进模型。通过先诱导小鼠产生肝损伤(如四氯化碳处理),再接种 H22 细胞,可见肿瘤生长速度较正常小鼠快 2-3 倍,肿瘤组织中炎症因子(如 TNF-α、IL-6)水平升高 3 倍,NF-κB 信号通路激活,证实慢性炎症可促进肝癌进展,这与人类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诱发肝癌的病理过程高度一致。利用该模型研究发现,抗炎药物与抗癌药物联用可使抑瘤率提高 50%,为 “抗炎 - 抗癌" 联合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培养与保存 H22 瘤株需注意保持其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时,基础培养基选用 RPMI 1640,添加 10% 胎牛血清,培养环境为 37℃、5% CO₂,定期检测细胞的 AFP 分泌量,确保其肝癌特性未发生改变;体内传代时,每 2-3 周通过腹腔注射传代一次,选择健康、肿瘤生长良好的小鼠腹水进行传代,避免连续传代超过 10 次,以防瘤株特性退化。长期保存可采用两种方式:细胞悬液加入 10% DMSO 冻存于液氮中,复苏存活率可达 80% 以上;或保存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块,低温冻存后复苏接种,能快速获得大量肿瘤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维持瘤株的稳定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