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详细介绍
来源与驯化:该细胞系源自 CHO-K1 细胞,通过多轮加压筛选与传代驯化获得:初期以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筛选高分泌克隆;后续通过无血清培养基适应性培养,逐步增强悬浮生长能力与蛋白表达稳定性,最终获得 CHO-X106 株系。“X106" 代表其在驯化过程中第 106 代筛选获得的优势克隆,标识其经过系统优化的特性。
形态与增殖:体外培养呈典型上皮样形态,可适应贴壁与悬浮两种生长模式,悬浮培养时形成松散小聚集体(直径 30-50μm),细胞圆润饱满,边缘清晰,活力长期维持在 92% 以上。在 37℃、5% CO₂条件下,增殖周期约 28-34 小时,适应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如 EX-CELL CHO Medium),高密度培养时细胞密度可达 1.2×10⁷个 /mL,传代 100 次以上仍保持稳定生长速率,蛋白表达量无明显衰减,冻存复苏后存活率超 90%。
表达特征:该细胞系的核心优势在于重组蛋白高表达能力:转染外源基因后,抗体类蛋白表达量可达 6-8g/L(流加培养条件下),较普通 CHO-K1 提升 40%-60%;其分泌的重组蛋白糖基化修饰均一,唾液酸含量、岩藻糖比例等关键质量属性波动<5%(通过 UPLC 检测),且热稳定性优异(Tm 值比普通株系高 2-3℃),更符合生物药质量标准。
治疗性抗体生产
重组蛋白药物研发
细胞系工程与工艺优化
优势:重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普通 CHO 亚型,工业化生产效率优势明显;兼容贴壁与悬浮培养,可根据生产规模灵活选择培养模式;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适应性强,降低血清来源的污染风险;遗传稳定性优异,连续传代 100 次后蛋白表达量波动<8%,保证生产批次一致性。
局限性:对部分含复杂糖基化修饰的蛋白(如某些细胞因子),糖型与人源组织存在细微差异,需通过糖基转移酶工程改造优化;悬浮培养时聚集体过大(>100μm)可能影响传质效率,需添加抗结块剂调控;初始细胞系构建周期较长(约 3-4 个月),不适合快速筛选需求。
培养条件:悬浮培养推荐使用无血清化学限定培养基,添加 4mM 谷an酰胺与 1× 消泡剂,37℃、5% CO₂环境中搅拌培养(转速 110-130 rpm)。传代时维持细胞密度在 3×10⁵-8×10⁶个 /mL,避免密度过低导致细胞凋亡。流加培养阶段,可补加葡萄糖(维持浓度 3-5g/L)与氨基酸混合物,延长细胞对数生长期。
质控与安全:定期通过 STR 鉴定确认细胞身份,排除交叉污染;采用 ELISA 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确保稳定性;支原体检测需为阴性,内毒素水平控制在 0.1EU/mL 以下。冻存使用含 10% DMSO 的无血清冻存液,梯度降温后保存于液氮,复苏后传代 2-3 次待状态稳定后用于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相关产品
型号:BY-1342
型号:BY-1342
型号:BY-1342
型号:BY-1342
Copyright©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7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