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3正常小鼠睾丸Leydig细胞系
TM3正常小鼠睾丸Leydig细胞系源自 BALB/c 小鼠的睾丸间质组织,是保留了原代 Leydig 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永生细胞系,因能模拟体内睾丸间质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在雄性生殖生理、睾酮合成调控及睾丸疾病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该细胞系呈现典型的 Leydig 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显微镜下,细胞呈多边形或上皮样,贴壁生长,排列紧密时呈铺路石样,细胞体积较大,直径约 15-20μm,核质比适中,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可见 1-2 个明显核仁,胞质丰富,含大量脂滴和线粒体,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呈管状嵴结构,这种形态特征与类固醇合成细胞的特点一致,为睾酮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与场所。免疫表型分析显示,细胞高表达 Leydig 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如胆gu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3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 LH 受体(LHR),其中 CYP11A1 是睾酮合成的关键酶,其表达量在 LH 刺激后上调 2 倍以上,证实其具备功能性 LHR 信号通路与类固醇合成能力。
体外培养体系中,TM3 细胞展现出稳定的内分泌功能与生长特性。最适培养条件为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混合培养基,添加青mei素 - 链mei素预防污染,在 37℃、5% CO₂环境下,传代周期约 72 小时,对数生长期细胞活力可达 90% 以上,倍增时间约 48 小时。其显著特点是睾酮分泌受 LH 调控 —— 基础状态下,培养上清中睾酮浓度稳定在 5-10ng/10⁶细胞 / 24 小时;经 LH 处理后,睾酮分泌量在 24 小时内升至 30-40ng/10⁶细胞,这种激素应答特性与体内 Leydig 细胞的功能一致,且呈剂量依赖性(LH 浓度 0.1-10IU/L 范围内,睾酮分泌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该细胞系对营养因子敏感,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增殖,使倍增时间缩短至 36 小时,而去除血清后,睾酮分泌量下降 60%,但细胞仍可存活 5-7 天。冻存复苏性能良好,液氮冻存后复苏存活率超过 85%,连续传代 40 次后,LH 受体表达与睾酮合成能力无明显改变,保证了实验的可重复性。
TM3 细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精准模拟,是研究睾酮合成调控机制的理想模型。在类固醇合成通路研究中,细胞可完整执行从胆gu醇摄取到睾酮生成的全过程:胆gu醇通过胞内转运蛋白 StAR 进入线粒体,经 CYP11A1 催化转化为孕烯醇酮,再经 3β-HSD 转化为孕酮,最终通过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生成睾酮。RNA 干扰实验显示,沉默 StAR 后,睾酮合成量下降 80%,证实其在胆gu醇转运中的关键作用;而 forskolin 激活 cAMP 通路可使睾酮分泌量增加 3 倍,提示 cAMP 是 LH 调控睾酮合成的重要第二信使。
在生殖内分泌调节研究中,该细胞系可揭示激素网络对睾丸功能的调控作用。LH 通过与 LHR 结合激活 Gs 蛋白,使胞内 cAMP 水平升高,进而激活 PKA 信号通路,促进类固醇合成酶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 PKA 激活后,CREB 磷酸化水平上调 4 倍,与 CYP11A1 启动子区域的 CRE 位点结合增强。此外,细胞对雄激素反馈调节敏感,睾酮或其类似物处理后,LHR 表达量下降 50%,形成负反馈环路,模拟了体内下丘脑 - 垂体 - 睾丸轴的调节机制,这种反馈调节在青春期发育与生殖功能维持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TM3 细胞是筛选雄激素干扰物的可靠工具。基于其睾酮合成功能,可检测环境化学物对类固醇生成的影响,如双酚 A(BPA)处理后,细胞睾酮分泌量下降 40%,CYP11A1 和 3β-HSD 的 mRNA 水平分别降低 30% 和 25%,这种抑制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证实 BPA 通过雌激素受体干扰睾酮合成。高通量筛选实验显示,该细胞对已知抗雄激素物质的检出率达 90%,且干扰效应与体内实验结果高度相关(R²=0.88),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了高效平台。
在男性生殖疾病模型研究中,TM3 细胞可构建多种病理状态模型。在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中,H₂O₂处理使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睾酮分泌量下降 50%,同时 CYP11A1 活性降低,这种损伤可被抗氧化剂逆转,模拟了氧化应激导致的性腺功能减退。在肥胖相关生殖功能异常模型中,高胰岛素处理使细胞睾酮合成量下降 30%,LHR 表达减少,且伴随炎症因子 IL-6 分泌增加,证实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抑制 Leydig 细胞功能导致雄激素水平降低,为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腺功能减退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
在药物对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中,TM3 细胞可评估药物对睾酮合成的潜在影响。某些hua疗药物处理后,细胞 CYP11A1 表达下调,睾酮分泌量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其可能损伤睾丸内分泌功能;而中药提取物如人参皂苷可促进 LH 诱导的睾酮合成,使分泌量提升 40%,为男性生殖功能保护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在激素替代治疗研究中,该细胞系可用于优化 LH 类似物的给药方案,发现脉冲式给药较持续给药更能维持睾酮分泌的稳定性(波动幅度减少 60%),与体内激素分泌的脉冲特性一致。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TM3 细胞系被赋予更精准的研究功能。通过 CRISPR/Cas9 技术敲除 LHR 基因后,细胞对 LH 刺激无应答,睾酮分泌量维持在基础水平,证实 LHR 在激素调控中的必要性;而导入荧光标记的 StAR 蛋白,则可实时观察胆gu醇转运的动态过程,发现 LH 处理后 StAR 向线粒体的转运速率增加 3 倍,这种可视化模型为解析类固醇合成的空间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这些基因工程化细胞系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生殖生物学与内分泌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重要桥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