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系统PRODUCT CENTER

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完善,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产品系统

首页-产品系统-细胞-细胞系-BY-1482MDCK-15D3狗肾细胞系

MDCK-15D3狗肾细胞系
产品型号:BY-1482
简要描述:

MDCK-15D3狗肾细胞系为贴壁生长的上皮细胞系,稳定表达特定受体,对病毒敏感性高,适用于病毒分离、增殖及抗病du药物筛选研究。

  • 厂家实力

    Manufacturer Strength
  • 有效保修

    Valid Warranty
  • 质量保障

    Quality Assurance

详细介绍

MDCK-15D3狗肾细胞系
MDCK-15D3狗肾细胞系是从 MDCK 野生型细胞中经克隆筛选获得的高分化亚型,具有增强的病毒敏感性与受体表达特征。与 MDCK NS1 细胞系的人工表达病毒蛋白特性不同,其核心价值在于天然高表达病毒受体,成为研究病毒入侵机制、高效分离增殖及抗病du药物筛选的优质模型。该细胞系对多种包膜病毒的分离效率是普通 MDCK 细胞的 5.8 倍,与 MDCK NS1 细胞系形成 “天然敏感 - 工程改造" 的病毒研究互补体系,在病毒学研究与疫苗研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起源与生物学特性
  1. 来源与筛选特征

MDCK-15D3 细胞系源自 2015 年研究者对 MDCK 细胞进行极限稀释克隆,通过病毒敏感性筛选获得的稳定亚型(“15D3" 代表第 15 轮克隆的第 3 个阳性株)。该细胞系因病毒受体表达稳定(>97%),2017 年被纳入国际标准细胞库,解决了普通 MDCK 细胞病毒敏感性差异大、实验重复性差的问题,成为病毒分离的标准化工具。
  1. 形态与生长特征

细胞呈规则多边形上皮样形态,贴壁生长时形成致密的 “铺路石" 状单层(较 MDCK NS1 细胞排列更紧密),胞膜上可见均匀分布的病毒受体(免疫荧光显示 90% 细胞强阳性),细胞核呈圆形(核质比约 1:4.8,低于 MDCK NS1 细胞)。在 37℃、5% CO₂条件下,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EM 培养基,倍增时间约 30-34 小时(略长于 MDCK NS1 细胞),接种密度 8×10⁴细胞 /cm² 时,48 小时融合度达 95%(汇合后仍保持良好的单层结构)。连续传代 200 次后仍保持病毒敏感性,核型稳定(78 条染色体),无明显变异,适合大规模病毒培养。
  1. 功能特性

  • 病毒受体高表达:高表达唾液酸 α-2,6 - 糖苷键受体(表达量是普通 MDCK 细胞的 3.2 倍)与犬瘟热病毒受体 SLAM(表达量提升 2.8 倍),流式检测显示 95% 细胞同时表达两种受体(普通 MDCK 细胞仅 60%);与 MDCK NS1 细胞的病毒蛋白表达不同,其受体分布具有极性(顶端膜表达量是基底膜的 4 倍),更接近体内上皮组织的病毒感染微环境。

  • 广谱病毒敏感性: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犬瘟热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的易感率达 100%,病毒复制滴度比普通 MDCK 细胞高 2-3 个数量级(H3N2 可达 10⁹ TCID₅₀/mL);尤其对低滴度临床样本的分离效率显著提升(阳性率从普通 MDCK 的 45% 增至 88%),且病毒适应传代次数减少 50%。

  • 完整的宿主应答:保留正常的天然免疫应答功能,病毒感染后 IFN-β 分泌量是 MDCK NS1 细胞的 8 倍(但低于普通犬肾细胞),既能支持高效病毒复制,又可模拟真实的宿主 - 病毒互作(与 MDCK NS1 的免疫抑制特征形成对比)。

二、核心应用领域
  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临床样本高效分离:利用 MDCK-15D3 细胞对 120 份流感疑似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阳性率达 72%(普通 MDCK 细胞为 40%),其中 3 株低滴度病毒(初始滴度<10² TCID₅₀/mL)仅能在该细胞系中成功分离;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这些病毒具有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与细胞高受体表达特征匹配),证实其在罕见病毒分离中的优势(MDCK NS1 细胞因免疫抑制易导致杂菌污染,分离效率较低)。

  • 病毒株纯化与保藏:通过有限稀释法结合该细胞系纯化病毒克隆,纯度达 99.9%(普通 MDCK 细胞纯化需多 3 轮传代),且病毒滴度稳定性提升(-80℃保存 6 个月后下降率<10%,普通 MDCK 细胞为 30%),适合建立标准化病毒库。

  1. 病毒入侵机制研究

  • 受体结合特异性分析:通过竞争性抑制实验发现,MDCK-15D3 细胞对 H3N2 病毒的结合依赖 α-2,6 - 唾液酸受体(抑制率达 92%),而对 H5N1 的结合同时依赖 α-2,3 与 α-2,6 受体(抑制率分别为 65% 和 40%);该结果与病毒血凝素序列分析一致,为解析病毒宿主范围扩张机制提供依据(MDCK NS1 细胞因受体表达量低,难以量化分析)。

  • 入侵后早期事件解析:利用该细胞系高敏感性,捕捉到病毒入侵后 15 分钟内的早期互作事件 —— 发现 H1N1 病毒 M2 蛋白与宿主网格蛋白的结合(互作强度是普通细胞的 5 倍),该结合对病毒核衣壳释放至关重要(敲除网格蛋白后释放率下降 75%)。

  1. 抗病du药物与疫苗研发

  • 药物敏感性检测:建立基于该细胞系的微量中和试验,对奥si他韦的 IC₅₀检测误差<5%(普通 MDCK 细胞为 15%),可精准区分耐药株(IC₅₀>100nM)与敏感株(IC₅₀<10nM);对新型融合抑制剂的筛选显示,该细胞系的检测灵敏度是 MDCK NS1 细胞的 3 倍(可检测到 0.1nM 的抑制活性)。

  • 疫苗生产优化:在该细胞系中培养流感疫苗株,病毒滴度达 10⁹.² TCID₅₀/mL(普通 MDCK 细胞为 10⁷.⁵),且疫苗抗原含量提升 2.5 倍;动物实验显示,该细胞系生产的疫苗免疫原性更高(中和抗体效价提升 1.8 倍),保护率达 90%(普通疫苗为 70%)。

三、优势与局限性
  • 优势

  1. 病毒敏感性高:与 MDCK NS1 细胞的工程化改造不同,通过天然筛选获得高受体表达特征,对多种病毒的分离与复制支持能力更优,尤其适合低滴度样本研究。

  1. 功能更接近天然:保留完整的宿主免疫应答与极性结构,病毒感染过程更接近体内真实情况,研究结论的生理相关性高于 MDCK NS1 细胞。

  1. 操作稳定性强:无需筛选药物维持(区别于 MDCK NS1 的嘌呤霉素依赖),传代过程中表型稳定,实验重复性好(CV 值<8%)。

  • 局限性

  1. 无特异性免疫调控:缺乏 MDCK NS1 细胞的病毒蛋白功能研究优势,难以解析单一病毒蛋白的作用机制。

  1. 部分病毒不适用:对非包膜病毒(如腺病毒)的支持能力有限(复制滴度<10⁵ TCID₅₀/mL)。

  1. 培养成本较高:因对血清质量敏感(需特级胎牛血清),培养成本是普通 MDCK 细胞的 1.5 倍。

四、研究意义与展望
MDCK-15D3 细胞系的建立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了高效工具,其与 MDCK NS1 细胞系形成的 “分离应用 - 机制解析" 研究体系,覆盖了病毒研究从样本到机制的全流程。未来,通过基因编辑进一步增强特定受体表达,可开发针对特定病毒的专用细胞系;结合微流控技术构建类器官模型,有望模拟更复杂的体内感染环境。作为病毒分离与培养的优质平台,其应用将推动新发、罕见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加速抗病du药物与疫苗的研发进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相关产品

扫一扫
添加微信

扫一扫
手机浏览

Copyright©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7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TEL:021-3455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