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31人皮肤鳞癌细胞系
A-431人皮肤鳞癌细胞系于 1973 年从一位 85 岁女性表皮样癌患者病灶中分离建立,作为皮肤癌研究的经典模型,其高 EGFR 表达特性为靶向治疗探索提供了关键载体。该细胞系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皮肤鳞癌发病机制研究,更为全球范围内抗 EGFR 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在细胞生物学特性方面,A-431 细胞呈现多边形上皮样形态,以紧密簇状或片状贴壁生长。其最tu出特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超量表达,每细胞表面受体密度高达 5×10^6 个,约为正常细胞的 200 - 300 倍。这种过表达使细胞对 EGF 的亲和力显著增强,结合常数(Kd)达 1.5 nM,远低于正常细胞。当 EGF 与受体结合后,PI3K/Akt 和 MAPK 通路被迅速激活,促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活性提升 60%,推动细胞从 G1 期向 S 期快速转换。实验数据显示,在添加 10 ng/mL EGF 的培养基中,A-431 细胞的 DNA 合成速率提升 45%,72 小时细胞数量可达对照组的 2.3 倍。在侵袭能力方面,Transwell 实验中,A-431 细胞穿过 Matrigel 基质胶的数量是 HaCaT 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 7.8 倍;划痕愈合实验表明,其伤口闭合速度达 56 μm/h,展现出ji强的迁移能力。动物实验证实,皮下接种 1×10^6 个 A-431 细胞,7 - 10 天即可形成直径超 5 mm 的实体瘤,成瘤率稳定在 97% 以上。
A-431 细胞的培养需严格把控条件。推荐使用含 10% 热灭活胎牛血清(FBS)、1% 双抗(100 U/mL 青mei素与 100 μg/mL 链mei素)的高糖 DMEM 培养基,其中 FBS 提供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可协同 EGF 增强细胞活性。培养环境设定为 37℃、5% CO₂、95% 相对湿度,当细胞融合度达 80% 时,以 0.25% 胰dan白酶 - EDTA 按 1:3 比例传代,传代周期约 3 天。复苏后细胞 2 小时开始贴壁,24 小时贴壁率超 90%。需特别注意,过高的细胞密度(>90% 融合度)会导致接触抑制,使 EGFR 表达量下降 15% - 20%,影响实验结果。日常培养中,应每日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若出现细胞间隙增大、折光性减弱等现象,需警惕支原体污染,可采用 PCR 法进行快速检测。
在科研与药物开发领域,A-431 细胞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机制研究层面,最新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 RNA LINC00665 通过海绵吸附 miR-125b,解除对 EGFR 的抑制,使 A-431 细胞的迁移能力提升 38%。在药物筛选方面,该细胞系已验证吉非ti尼、西妥昔单抗等 20 余种 EGFR 靶向药的有效性,其中新型双特异性抗体 Amivantamab 在 A-431 模型中,可使细胞增殖抑制率达 82%,诱导 35% 的细胞发生凋亡。在新兴治疗技术探索中,基于 A-431 构建的 3D 肿瘤球模型,成功验证了纳米颗粒负载的 siRNA 对 EGFR 的沉默效果,为 RNA 干扰疗法的临床转化提供数据支持。不过,由于该细胞系存在基因漂移风险,建议每 20 代进行 STR 分型鉴定,并与 ATCC 标准图谱比对,确保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