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076小鼠卵巢网织细胞肉瘤细胞系
M5076小鼠卵巢网织细胞肉瘤细胞系源自 C57BL/6 小鼠的自发性卵巢网织细胞肉瘤,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表型和强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模型,因能模拟肉瘤的侵袭转移过程,在肉瘤发病机制、转移途径解析及抗肿瘤药物筛选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细胞系呈现典型的网织细胞肉瘤形态与恶性特征。显微镜下,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以悬浮生长为主,部分细胞呈梭形并贴壁生长,细胞大小不均,直径约 10-20μm,核质比ji高,细胞核呈多形性,可见扭曲、分叶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仁明显且数量多(3-5 个),核分裂象多见,部分出现异常分裂,胞质少而嗜碱性,含少量颗粒状物质,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这些形态特征与人类网织细胞肉瘤的病理表现高度相似。免疫表型分析显示,细胞高表达网织肉瘤相关标志物,如 CD45(白细胞共同抗原)、vimentin(波形蛋白),同时低表达上皮标志物 CK,证实其间叶组织来源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 CD45 阳性率达 90% 以上,vimentin 阳性率达 95%,这些表型特征为其作为肉瘤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体外培养体系中,M5076 细胞展现出旺盛的增殖能力与显著的转移潜能。最适培养条件为含 10% 胎牛血清的 RPMI 1640 培养基,在 37℃、5% CO₂环境下,传代周期约 48 小时,对数生长期细胞活力可达 95% 以上,倍增时间约 24 小时,较普通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更快。其显著特点是具有ji强的克隆形成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率达 45%,远高于其他肉瘤细胞系(通常<30%),且克隆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反映其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在侵袭转移实验中,Transwell 侵袭实验显示 24 小时内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是低转移潜能肉瘤细胞的 5 倍,划痕愈合实验 12 小时愈合率达 80%,这种高侵袭迁移能力与其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密切相关,酶活性检测显示其 MMP-9 活性较正常卵巢细胞高 10 倍以上。该细胞系对培养环境适应性强,在血清浓度降至 5% 时仍能保持 70% 的增殖活性,冻存复苏性能优异,液氮冻存后复苏存活率超过 90%,连续传代 60 次后,恶性表型与转移能力无明显改变,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
M5076 细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作为高转移肉瘤模型的研究应用,可精准模拟肉瘤的转移过程。在体内转移模型中,将 1×10⁶个细胞尾静脉接种于 C57BL/6 小鼠,7 天即可在肝脏检测到转移灶,14 天肺、脾脏转移灶出现,21 天转移率达 100%,其中肝脏转移灶数量最多(平均 8-12 个 / 小鼠),这种器官特异性转移模式与人类卵巢网织细胞肉瘤的临床转移特征一致,为研究转移器官选择性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通过荧光标记的 M5076 细胞,可追踪转移的动态过程,发现其转移步骤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存活、外渗、定植、增殖,其中外渗过程依赖于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抗体阻断整合素 αvβ3 后,肝脏转移灶数量减少 60%,证实整合素在转移中的关键作用。
在肉瘤发病机制研究中,M5076 细胞携带的分子异常为探索致癌信号通路提供了线索。基因芯片分析显示,细胞中 Ras/MAPK 信号通路持续激活,K-Ras 基因存在激活突变(G12D),导致 ERK1/2 磷酸化水平较正常细胞高 8 倍,使用 MEK 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率下降 50%,侵袭能力下降 60%,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 70%,证实 Ras/MAPK 通路在其恶性表型中的核心作用。此外,细胞中抑癌基因 p53 发生失活突变,功能实验显示其无法诱导 p21 表达,细胞对 DNA 损伤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凋亡率仅为正常细胞的 1/3,这种抑癌基因失活与原癌基因激活的协同作用,模拟了人类肉瘤的常见分子改变。
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M5076 细胞是评估抗肉瘤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基于其高转移特性,可建立转移抑制药物筛选模型,如某天然化合物处理后,Transwell 侵袭实验中穿透细胞数减少 70%,裸鼠肝脏转移灶数量下降 50%,且对原发灶生长无明显影响,提示其特异性抗转移作用。在hua疗药物敏感性实验中,细胞对阿mei素、环lin酰胺等常用肉瘤hua疗药物的敏感性较低,IC50 分别为 2.5μM 和 15μM,而联合使用 MEK 抑制剂可使阿mei素的 IC50 降至 0.8μM,证实靶向联合hua疗的增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在肿瘤微环境研究中,M5076 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为解析微环境对转移的影响提供了平台。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时,可诱导肝星状细胞分泌 IL-6,进而激活肿瘤细胞的 STAT3 信号通路,使 MMP-9 表达上调,侵袭能力增强,而 IL-6 中和抗体可阻断这种促进作用,证实肿瘤 - 基质细胞交叉对话在转移中的重要性。在免疫微环境研究中,发现 M5076 细胞可招募调节性 T 细胞(Treg),使肿瘤微环境中 Treg 比例升高 3 倍,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使用 CTLA-4 抗体阻断后,Treg 比例下降,肿瘤浸润 CD8⁺T 细胞增加,移植瘤生长受抑,为免yi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M5076 细胞系被改造为更精准的研究模型。通过 CRISPR/Cas9 技术修复 K-Ras 突变后,细胞增殖率下降 40%,转移能力下降 50%,证实 K-Ras 突变的驱动作用;而导入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后,可通过活体成像实时监测肿瘤生长与转移,使实验数据更直观量化。这些基因工程化细胞系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肉瘤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为开发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关键工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