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2)-M17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BE(2)-M17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源自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嵴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婴幼儿。该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深入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体外模型。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BE (2)-M17 细胞具有du特的生长特性,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可呈现贴壁或悬浮生长状态。在常规培养环境中,细胞多以贴壁方式生长,呈现不规则的梭形或多边形,细胞间连接紧密,会伸出细长的伪足与培养器皿表面或相邻细胞相连;而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如使用低吸附培养板或添加悬浮培养相关试剂时,细胞可转变为悬浮生长,聚集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细胞保留了神经母细胞的诸多特征,细胞内可检测到神经丝蛋白、微管相关蛋白等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且部分细胞会自发形成类似神经突触的结构,展现出一定的神经元分化潜能。此外,BE (2)-M17 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细胞周期调控存在异常,与肿瘤的快速进展密切相关。
在细胞培养方面,BE (2)-M17 细胞常用含 10% - 15%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培养基进行培养,这种培养基为细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需求。培养环境需维持在 37℃、5% 二氧化碳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以保证培养液 pH 稳定,为细胞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由于该细胞在不同生长状态下对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在贴壁培养时,需注意避免细胞过度融合,当融合度达到 70% - 80% 时,及时使用yi酶进行消化传代;在悬浮培养时,则要定期观察细胞团的大小和密度,防止细胞团过大导致内部细胞缺氧死亡 。
在科研与医药领域,BE (2)-M17 细胞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机制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对该细胞系进行基因编辑、RNA 干扰等技术操作,研究 MYCN 基因扩增、ALK 基因突变等神经母细胞瘤关键驱动因素对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的影响;在药物研发方面,它是筛选新型抗癌药物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评估hua疗药物、靶向药物以及免yi治疗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前药物开发提供关键数据。同时,BE (2)-M17 细胞系还可用于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微环境,探索肿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更有效的综he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