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系统PRODUCT CENTER

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完善,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产品系统

首页-产品系统-细胞-细胞系-BY-1210H-4-II-E大鼠肝细胞瘤细胞系

H-4-II-E大鼠肝细胞瘤细胞系
产品型号:BY-1210
简要描述:

H-4-II-E大鼠肝细胞瘤细胞系,呈上皮样贴壁生长,保留部分肝细胞功能,可用于肝癌发病机制、药物代谢研究,是可靠的肝脏肿瘤实验模型。

  • 厂家实力

    Manufacturer Strength
  • 有效保修

    Valid Warranty
  • 质量保障

    Quality Assurance

详细介绍

H-4-II-E大鼠肝细胞瘤细胞系
H-4-II-E大鼠肝细胞瘤细胞系作为源自大鼠肝脏恶性肿瘤的细胞模型,因保留典型肝癌生物学特征,在肝脏肿瘤发病机制与药物研发领域应用广泛,成为探究肝细胞癌恶性增殖、转移及耐药性的重要实验工具。
细胞特性与来源背景:该细胞系源自大鼠肝癌组织,经原代培养和克隆化建立。细胞形态呈上皮样,多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可见脂滴空泡,约占细胞总数的 15%,细胞核大而畸形,核仁明显,核质比显著升高,约 30% 细胞呈现多核现象。生长方式为贴壁生长,排列疏松,无明显接触抑制,传代后 24 小时贴壁率达 90%。核心参数表现出肿瘤特征:倍增时间约 48 小时,连续传代 50 次后仍保持异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约 44-46 条);肝癌相关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热休克蛋白 70(HSP70)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达 93%,白蛋白分泌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35%;无细菌、真菌、支原体及病毒污染,细胞纯度达 96%,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科研应用价值:在肝癌增殖机制研究中,H-4-II-E 细胞高表达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E,其 mRNA 水平较正常肝细胞升高 3.2 倍,经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处理后,增殖活性下降 58%,可模拟肝癌细胞异常增殖的分子过程,为解析癌变信号通路提供理想模型。肿瘤转移研究方面,该细胞在 Transwell 实验中穿膜细胞数是正常肝细胞的 8.7 倍,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9)分泌量增加 4.3 倍,经整合素抗体干预后转移能力降低 62%,能很好地模拟肝癌侵袭转移特性,助力转移相关基因功能的探究。药物筛选领域,该细胞对不同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经相关药物处理后凋亡率差异显著(18%-45%),适用于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及耐药机制。此外,将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可构建体外肝癌微环境模型,用于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肝癌进展的影响。
培养与保存规范:推荐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EM 培养基,添加 1% 非必需氨基酸、1mM 丙酮酸钠及 1% 抗生素混合液,培养环境为 37℃、5% CO₂饱和湿度的恒温培养箱。培养基需每 2-3 天更换一次,避免代谢废物堆积。传代时采用含 EDTA 的消化液处理,37℃孵育 5-7 分钟,待细胞边缘回缩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传代比例为 1:3-1:5,每 3-4 天传代一次,维持细胞融合度在 70%-80% 以保持肿瘤特性。冻存液配方为基础培养基 + 10% DMSO+20% 胎牛血清,经程序降温(-20℃1 小时→-80℃过夜→液氮保存)后,复苏细胞存活率达 88% 以上,2-3 代内可恢复正常增殖能力。运输采用干冰冻存管或 T-25 培养瓶活细胞运输,收到细胞后需静置培养 24 小时,更换培养基后观察细胞形态,确认无异常漂浮物后进行后续实验。该细胞系仅限科研使用,操作时需严格遵循肿瘤细胞生物安全规范。

H-4-II-E 大鼠肝细胞瘤系以其稳定的恶性表型、明确的分子特征及易于培养的优势,在肝癌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肝脏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型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

产品咨询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相关产品

扫一扫
添加微信

扫一扫
手机浏览

Copyright©2025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41625号-7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TEL:021-3455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