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KD鞍带石斑鱼肾脏组织细胞系
在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细胞系作为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为深入了解生物的生理、病理以及遗传特性等方面提供了重要途径。GGKD鞍带石斑鱼肾脏组织细胞系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存在,它为石斑鱼及相关海水鱼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鞍带石斑鱼,又称龙胆石斑鱼,俗称龙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生长快且适应性强,在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石斑鱼常受到多种病毒的侵袭,如虹彩病毒等,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而肾脏作为鱼类参与体液免疫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众多鱼类病毒的重要靶器官,成为研究鱼类抗病毒机制及病毒相关研究的关键切入点。
GGKD 鞍带石斑鱼肾脏组织细胞系于 2015 年 1 月 29 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CCTCC NO:C201516 。它的建立经过了复杂且精细的过程。首先选取鲜活的鞍带石斑鱼,在含有高浓度抗菌剂(浓度均为 1000IU/ml)的海水中充气暂养 24 小时,以确保鱼体健康且尽可能减少微生物携带。随后,用医用酒精浸泡 1 - 5 分钟进行整体消毒,再用 75% 酒精二次消毒,在无菌超净工作台内解剖取出肾组织。将肾组织切块后,用含有 400IU/ml 抗菌成分的 M199 溶液冲洗 4 - 6 次,以去除血细胞。接着,将处理后的肾组织加入细胞分离液在室温下处理 20 - 30 分钟,收集细胞悬液并加入含血清培养液终止处理,经滤网过滤、离心等步骤后,对细胞进行裂解血细胞处理,最终用增值培养液重悬细胞,置于 28°C 恒温培养箱开始原代培养,每 2 - 3 天按半量换液方式更换培养液。当原代培养细胞长至汇合度为 60 - 90% 时,进行传代培养,每 5 - 7 天传代一次。目前,该细胞系已可连续传至 65 代以上。
GGKD 细胞系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在形态上,细胞低代次时,上皮样和成纤维样细胞同时存在,随着传代的进行,上皮样细胞逐渐成为主要形态 。在生长特性方面,它在 M199 培养液中贴壁细胞多且生长速度快,相比 MEM、L - 15 培养液具有明显优势。细胞生长速度与添加胎牛血清浓度成正比,当胎牛血清浓度为 10 - 15% 时,细胞生长迅速,但考虑成本因素,传至第 15 - 20 代后,胎牛血清浓度可适当降低至 8 - 10%,此时细胞依然能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该细胞系对石斑鱼虹彩病毒敏感,且细胞病变时间快,这一特性使其在石斑鱼虹彩病毒的分离、繁殖及疫苗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它还能为其它海水鱼类病毒的分离培养及疫苗研制等提供细胞材料,在鱼类病毒学研究、病毒 - 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外源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转染实验,将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质粒转入 GGKD 细胞中,能观察到明亮的荧光,表明该细胞系可用于体外基因功能鉴定 。在病毒感染实验中,感染石斑鱼虹彩病毒后,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会发生变化并聚集在病毒工厂周围,这为深入研究病毒 - 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模型。
GGKD 鞍带石斑鱼肾脏组织细胞系凭借其独te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已成为海洋生物研究,尤其是石斑鱼相关研究领域中不可huo缺的宝贵资源,为推动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海洋生物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