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T-15 [HCT15]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
HCT-15 [HCT15]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自男性结肠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被成功建立。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呈现典型的上皮样形态,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紧密的单层或簇状结构,细胞大小和形态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异质性与人体结直肠腺癌肿瘤组织的细胞特征高度相似。其核型为超二倍体,存在多个染色体畸变,同时携带多种关键基因突变,例如 KRAS 基因突变、p53 通路相关基因缺失等,这些遗传特征不仅赋予细胞恶性增殖的能力,也为肿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靶点。
HCT - 15 细胞的培养需特定条件。常用 RPMI - 1640 培养基,添加 10% 优质胎牛血清和 1% 双抗,以满足细胞生长所需营养,维持无菌环境。培养环境为 37℃、5% 二氧化碳与 95% 空气的混合气体,湿度保持在 70% - 80%。细胞贴壁生长,当汇合度达 80% - 90% 时需传代。传代使用 0.25%(w/v)胰dan白酶 - 0.53mM EDTA 消化,由于细胞贴壁较紧,消化时间相对较长,约 1 - 2 分钟。传代比例一般为 1:2 - 1:4 。冻存时,冻存液采用 90% 胎牛血清加 10% 二甲基亚砜,按 4℃ 10 分钟、-20℃ 2 小时、-80℃过夜后转至液氮的程序保存。
在科学研究中,HCT - 15 细胞系应用广泛。利用该细胞系构建的耐药模型,如 HCT - 15/5FU 细胞系,是研究氟尿*啶耐药机制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HCT - 15/5FU 细胞的耐药涉及胸苷酸合成酶上调、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增强、药物外排与解毒系统激活等多个方面。通过对 HCT - 15 细胞的研究,不仅能深入探索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还能进行抗癌药物筛选、评估药物疗效,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