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AT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
HACAT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于 1988 年由德国科学家通过 E6/E7 基因转染正常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获得,它突破了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有限传代的限制,为皮肤科学研究提供了稳定且可持续的细胞模型,极大推动了皮肤生理、病理及相关疾病研究的发展。
在显微镜下观察,HACAT 细胞呈现典型的上皮样形态,多为扁平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彼此紧密连接,如同紧密排列的 “铺路石",以贴壁方式生长于培养器皿底部。细胞边界清晰,胞质丰富且透明,内含丰富的角蛋白丝,赋予细胞较强的机械强度;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在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细胞不断增殖,它们会逐渐铺满培养表面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层,当细胞融合度达到 80% - 90% 时,就需要进行传代,传代比例一般为 1:3 - 1:4,传代周期约 3 - 4 天,以此维持细胞良好的生长活性和增殖能力。
培养 HACAT 细胞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常用培养基为 DMEM 培养基,该培养基富含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够充分满足细胞生长、代谢和增殖的需求;同时需添加 10% 的胎牛血清(FBS),胎牛血清中含有的生长因子、激素等活性成分,可有效促进细胞的贴壁、存活和分裂。此外,将细胞置于 37℃、5%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37℃模拟人体体温,5% CO₂维持培养基 pH 稳定,为细胞营造稳定且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培养过程中,还需定期更换培养基,及时清除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并通过显微镜密切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以便及时调整培养策略。
HACAT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在皮肤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在皮肤生理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借助该细胞系研究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增殖调控机制,探索表皮层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以及维生素 D、生长因子等对皮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奠定基础。在皮肤病理研究领域,HACAT 细胞系常用于研究银屑病、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模拟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信号通路异常,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寻找疾病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在药物研发方面,该细胞系是筛选皮肤外用药物、护肤品的重要工具,科研人员将各类药物、活性成分作用于 HACAT 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诱导、炎症因子表达变化等,评估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助力开发更有效的皮肤治疗药物和优质的护肤产品。此外,HACAT 细胞系还可用于研究皮肤的创伤修复机制,探索促进皮肤再生的方法和策略,在皮肤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