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F 10A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
MCF 10A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在乳腺生物学与相关疾病研究领域,凭借其接近生理状态的特性,成为探索乳腺细胞功能、肿瘤发生机制的关键模型。该细胞系于 1988 年从一位 60 岁女性的乳腺组织中分离获得,经永生化处理后保留了正常上皮细胞的关键特征,为乳腺疾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对照样本。
从生物学特性来看,MCF 10A 细胞呈现典型的上皮样形态,贴壁生长时细胞呈多边形,相互连接形成紧密的单层结构,具有极性和基底膜附着能力。其基因组稳定,未发生恶性转化,保留了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 呈阴性)及细胞间连接蛋白(如 E-cadherin)表达。值得注意的是,MCF 10A 细胞依赖外源性生长因子维持生长,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氢化ke的松和霍乱毒素,这些因子协同作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形态维持。此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形成三维球状结构(乳腺类器官),模拟体内乳腺腺泡的组织结构,为研究乳腺发育和疾病提供更真实的模型。
在细胞培养与维护方面,MCF 10A 细胞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为精细。基础培养基采用 DMEM/F12 混合培养基,需补充 10% 马血清、20 ng/mL EGF、100 μg/mL 胰岛素、0.5 μg/mL 氢化ke的松和 100 ng/mL 霍乱毒素,同时添加 1% 双抗(青mei素 - 链mei素)防止污染。培养环境需严格控制在 37℃、5% CO₂的恒温培养箱中,pH 维持在 7.2-7.4。传代时,当细胞汇合度达到 80%-90%,使用 0.05% 胰dan白酶 - EDTA 消化,按 1:3-1:5 的比例接种。为保持细胞特性,需避免过度传代(建议不超过 30 代),并定期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功能检测验证细胞状态,同时低温冻存低代次细胞备用。
MCF 10A 细胞系在科研与医学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它是探究乳腺上皮细胞生长调控、信号通路(如 PI3K-AKT、MAPK 通路)及细胞极性建立机制的重要工具。在肿瘤研究方面,MCF 10A 细胞常作为正常对照,与乳腺癌细胞系(如 MCF-7、MDA-MB-231)进行对比,分析肿瘤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基因表达、代谢途径和细胞行为的差异,帮助识别乳腺癌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此外,该细胞系还用于评估抗癌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检测药物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在组织工程领域,MCF 10A 细胞与生物材料结合,可构建人工乳腺组织,用于研究组织修复和再生机制。
尽管 MCF 10A 细胞系价值显著,但其应用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永生化处理使其与原代乳腺细胞仍存在细微差异,且缺乏体内复杂的微环境影响。未来,随着类器官技术和单细胞测序的发展,MCF 10A 细胞有望与更多前沿技术结合,为乳腺疾病的精准诊疗和组织工程研究开辟新路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