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H/HL-034兔正常肝细胞系
RNH/HL-034兔正常肝细胞系作为兔源肝脏研究的标准模型,以其纯正的正常肝细胞特性和稳定的肝功能表现,在兔肝脏生理机制解析、肝病模型对照及药物肝毒性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 LC-L3 豹猫肺细胞系的肺部研究定位不同,该细胞系源自家兔健康肝脏的实质区域,为探索兔肝脏的独te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专属实验载体。
细胞起源与生物学特性
该细胞系源自 SPF 级健康家兔的肝小叶实质组织,通过两步胶原酶灌流法获得原代肝细胞后,经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ASGPR(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免疫磁珠分选纯化建立。其核心特征是高纯度保留肝细胞的功能表型:白蛋白(ALB)阳性率达 96%,细胞色素 P450 酶系(CYP3A4)表达率 95%,而胆管上皮标志物 CK19 阳性率低于 1%,细胞纯度较传统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升 58%。
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多边形上皮样,胞体直径约 22-26μm,细胞核大而圆(核质比约 1:3.5),可见 2-3 个核仁,与体内肝细胞的形态吻合度达 91%。培养体系需严格控制:含 10% 胎牛血清的 Williams'E 培养基(添加 20ng/mL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 1μmol/L 地塞mi松),在 37℃、5% CO₂环境下贴壁生长,倍增时间约 54-58 小时(长于 LC-L3)。传代需在细胞融合度达 60%-70% 时进行,采用 1:2 比例接种,过度密集会导致肝细胞功能衰退(白蛋白分泌量下降 40%)。
功能验证显示,该细胞系保留关键肝功能:尿素合成速率达 12μmol/(10⁶细胞・24h),糖原合成能力是成纤维细胞的 8.3 倍,连续传代 15 次后仍保持核型稳定(44 条染色体,无异常核型),无支原体及兔源病原体污染。
核心应用领域
兔肝脏生理功能研究
RNH/HL-034 细胞系是解析兔肝脏te有代谢功能的理想模型。在兔脂类代谢研究中,该细胞系表现出典型的高胆gu醇合成特性,HMG-CoA 还原酶活性是大鼠肝细胞系的 2.3 倍,且对兔源载脂蛋白 E 的响应性显著高于其他物种肝细胞(差异达 3.1 倍)。通过该模型发现,兔肝脏中独te的胆汁酸合成途径(以胆酸为主要产物)受 FXR 受体调控,为理解兔肝脏代谢特异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兔肝病研究的阴性对照
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该细胞系作为正常对照的价值尤为突出。对比 RNH/HL-034 与肝纤维化细胞系发现,后者的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的 7.8 倍,胶原蛋白分泌量增加 6.5 倍,而 LC-L3 因器官特异性差异,wan全无法作为肝脏研究的对照。在药物性肝损伤研究中,该细胞系可清晰反映正常肝细胞与损伤细胞的差异:损伤模型细胞的 ALT 活性是其 5.2 倍,而 LC-L3 的基础 ALT 水平仅为其 1/8,不适合作为对照基准。
药物肝毒性的特异性评价
该细胞系为兔用药物的肝毒性测试提供了专属平台。在兔专用驱虫药的安全性评价中,RNH/HL-034 细胞系的半数中毒浓度(TC₅₀)与家兔体内肝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达 0.92,显著高于人源肝细胞系(0.67)。某新型兔用抗生素测试显示,当浓度超过 50μg/mL 时,该细胞系的 CYP3A4 活性下降 55%,白蛋白合成减少 42%,提示可能存在肝毒性风险,为临床剂量设计提供了关键参考。
与 LC-L3 细胞系的差异及协同
两者虽同属哺乳动物正常细胞系,但功能定位截然不同:RNH/HL-034 专注于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研究,而 LC-L3 聚焦肺部气体交换与屏障功能;在兔全身性感染研究中(如兔出血症病毒感染),两者可分别模拟肝脏坏死和肺部出血的病理过程,形成跨器官的疾病模型体系。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体现在:高度模拟兔肝细胞的体内代谢特性,尤其适合兔特异性肝功能研究;作为标准化正常对照,实验数据重复性优于原代肝细胞(CV 值<8%);对兔源药物的毒性响应更接近在体状态。局限性包括:增殖能力有限(传代上限 15 代,低于 LC-L3);培养成本较高(专用培养基价格是常规培养基的 3 倍);对非肝靶向病毒的敏感性低(如兔痘病毒感染率仅为肾细胞系的 12%)。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细胞系的建立填bu了兔正常肝细胞模型的空白,目前已被用于 5 种兔专用药物的肝毒性评价及兔肝炎病毒的宿主范围研究。未来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 “肝小叶芯片"(目前单层培养的肝功能模拟度约 65%),有望更精准重现兔肝的小叶结构与代谢分区。作为兔肝脏研究的 “黄金标准",它将推动兔病模型研究从形态观察向功能解析的深入,为兔用药物研发和比较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