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178Y TK+/- clone (3.7.2C)细胞系
L5178Y TK+/- clone (3.7.2C)细胞系是遗传毒理学研究的经典模型,凭借du特的基因背景和稳定的突变表型,成为检测化合物致突变性与评估遗传风险的重要工具。
来源与背景:该细胞系源自 DBA/2 小鼠的淋巴瘤细胞,是 L5178Y 母系细胞经克隆筛选获得的亚株。其核心特征是胸苷激酶(TK)基因呈杂合状态(TK+/-),即一条等位基因功能正常,另一条存在缺陷。这种特殊的基因构型使其对 TK 基因位点的突变极为敏感,为体外突变检测提供了精准的遗传标记,是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实验的标gan模型。
细胞特性:形态上呈典型的淋巴母细胞样,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大而居中,细胞质少,属于悬浮生长细胞,在培养液中以单个细胞为主,偶见松散聚集的小细胞团。其最xian著的生物学特征是TK 基因的半合子敏感性—— 当暴露于致突变物时,正常等位基因易发生突变失活,导致细胞获得对嘧啶类似物(如三fu胸苷)的抗性,这一特性可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快速筛选突变细胞。细胞倍增时间约 12-14 小时,生长速度快于多数肿瘤细胞系,传代时无需特殊处理,通过离心收集后按比例稀释即可,连续传代 50 次以上仍能保持遗传稳定性。
培养条件:常规采用含 10% 马血清的 RPMI1640 培养基,添加 1% 抗生素预防污染,马血清的选择对维持细胞活力至关重要,需经筛选确保批次稳定性。培养环境需维持 37℃、5% CO₂饱和湿度,培养基 pH 值控制在 7.2-7.4,每 12-24 小时更换一次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积累。因细胞代谢旺盛,接种密度需严格控制在 2×10⁵-5×10⁵个细胞 /ml,过高易导致营养枯竭,过低则影响增殖速率。
检测鉴定:经微生物检测,该细胞系无支原体、细菌及真菌污染,遗传纯度通过 STR 分型验证,与 DBA/2 小鼠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TK 基因状态通过 PCR 扩增与测序确认,证实其杂合子构型,且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可见 TK 蛋白的低水平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其保留小鼠淋巴瘤细胞的亚二倍体核型特征,染色体数目稳定在 40±2 条,进一步确保实验系统的可靠性。
应用领域:在遗传毒理学中,该细胞系是 TK 基因突变试验的金标准模型,通过检测三fu胸苷抗性克隆的形成率,可定量评估化学物质、辐射等因素的致突变潜力,尤其适用于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与点突变。在药物研发中,常用于新药的早期遗传毒性筛查,为化合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关键数据,避免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在基础研究中,可用于探索 DNA 损伤修复机制,通过对比突变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解析错配修复通路与同源重组修复的协同作用。此外,其快速增殖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细胞周期调控与凋亡机制的理想模型,可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关联基因突变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关系。
该细胞系的优势在于突变检测的高灵敏度与结果可重复性,其突变谱覆盖多种遗传改变类型,包括碱基置换、移码突变及小片段缺失,与体内突变特征高度吻合。在标准化实验流程中,其自发突变率稳定在 2-5×10⁻⁶,远低于其他检测模型,确保了致突变物检测的高特异性。
总之,L5178Y TK+/- clone (3.7.2C) 细胞系凭借du特的基因设计与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成为遗传毒性评估体系的核心工具,为保障化学品与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严谨的实验依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