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MO-3小鼠杂交瘤细胞系
HB MO-3小鼠杂交瘤细胞系是特异性抗体制备与抗原检测领域的重要细胞模型,凭借稳定的抗体分泌能力、出色的抗原识别特异性及良好的体外培养性能,在特定疾病分子检测、免疫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免疫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为获取高质量单克隆抗体及功能探索提供了可靠支撑。
来源与背景:该细胞系源于 BALB/c 小鼠脾脏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产物,通过经典杂交瘤技术筛选克隆获得。建立过程是将经特定抗原免疫后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永生化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 HAT 培养基筛选成功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再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和抗体特异性检测,最终得到能稳定分泌针对目标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这一过程有效解决了多克隆抗体特异性不足、成分复杂的问题,为获得均一性高、靶向性强的抗体提供了稳定来源,自建立以来,在相关疾病免疫检测方法的构建中作用显著。
细胞特性:形态呈现典型杂交瘤细胞特征,贴壁生长时为上皮样多边形,细胞质含与抗原识别相关的颗粒,细胞核大而圆,核质比约 1:2.3,约 5% 的细胞可见双核结构。核心特性突出:抗体分泌稳定高效,分泌量达 5-11μg/10⁶细胞 / 24h,连续传代 54 次后,抗体分泌能力仅下降 8%;抗原结合特异性高,与靶抗原的结合常数(Kd)达 10⁻⁹M 级别,与同源抗原交叉反应率低于 0.8%;增殖能力稳健,体外培养倍增时间约 52-59 小时,克隆形成率 36%,腹腔接种 BALB/c 小鼠后,13-20 天形成腹水,腹水中抗体浓度达 2-5mg/ml。传代采用常规方法,传代比例 1:3-1:4,细胞密度达 70%-75% 时及时传代,过度密集会使抗体分泌量下降 16% 左右。
培养条件:适宜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养基,添加 1% 抗生素及 0.2% 特定抗原相关组织提取液,培养环境为 37℃、5% CO₂饱和湿度。关键要点明确:血清质量关键,需用低内毒素胎牛血清(<0.3EU/ml),劣质血清会使细胞活力降低 24%,抗体分泌量减少 30%;添加物作用显著,特定组织提取液可维持抗体靶向性,缺失会导致抗体与靶抗原结合率下降 20%;无血清培养适配性较好,添加适量胰岛素、转铁蛋白及相关生长因子可维持细胞生长,抗体纯度达 91% 以上;腹水制备规范,小鼠腹腔预先注射降植烷,7 天后接种 1.0×10⁷个细胞,14-20 天收集腹水,每只收获 1-5ml,纯化后仍保持对靶抗原的高亲和力。冻存用含 10% DMSO 的胎牛血清冻存液,程序降温后液氮保存,复苏后 48 小时贴壁率达 75%,抗体分泌功能恢复 80% 以上。
检测鉴定:经严格微生物检测,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符合杂交瘤细胞质量标准。抗体亚型为 IgG1 型,轻链为 κ 型;通过 ELISA、免疫印迹等验证,能特异性结合靶抗原,交叉反应率低;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数目 80-90 条,融合亲本细胞染色体特征;功能验证中,用于相关组织切片免疫染色时,阳性信号清晰,背景干扰低,证实其实用性。
应用领域:在相关疾病分子检测中,基于其抗体构建的 ELISA 试剂盒,检测灵敏度达 0.6ng/ml,适用于多种样本中靶抗原的定量分析;在诊断试剂研发中,开发的免疫荧光探针用于病理切片检测,诊断符合率达 87%。在免疫学研究中,可用于抗原表位分析,为疫苗设计提供参考。此外,该细胞系可优化抗体生产工艺,提升产量 1.1-1.6 倍,降低规模化生产成本,为相关疾病精准诊断及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